基于甘味及甜味受体探讨玉竹皂苷降血糖作用机制
杨华生;肖音;李婷;段亚文;吴璐;目的 基于甜味受体界定中药“甘味”,并以此探讨玉竹皂苷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玉竹皂苷低剂量组、玉竹皂苷高剂量组、玉竹皂苷低剂量+2-(4-甲氧基苯氧基)丙酸(Lactisole, Lac)组、玉竹皂苷高剂量+Lac组,另取未造模小鼠为正常组。给药7周后,检测空腹血糖及糖耐量;给药8周后,采用生化试剂盒测定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HE)观察胰腺及肝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胰岛素的含量;以HuTu-80为细胞模型,ELISA检测GLP-1、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的含量,激光共聚焦检测Ca2+荧光强度。结果 玉竹皂苷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及TC、TG、LDL-C水平(P<0.05),升高HDL-C、GLP-1、胰岛素水平(P<0.05),改善胰腺及肝组织形态;玉竹皂苷作用于HuTu-80细胞后,可显著增加cAMP、Ca2+、GLP-1的含量(P<0.05)。然而,玉竹皂苷的作用能被甜味受体抑制剂Lactisole明显抑制(P<0.05)。结论 玉竹皂苷因味甘而激动甜味受体,进而促进GLP-1分泌,发挥降血糖作用。
针刀干预对颈椎病颈肌细胞P物质、缓激肽和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刘福水;任长安;王小乐;方婷;周毛生;齐俊南;钱嘉铭;赵小兰;目的 观察针刀干预对颈椎病兔颈肌组织形态学、神经肽、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及在疼痛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6月龄普通级雄性健康新西兰兔分为3组:针刀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针刀组新西兰兔固定在低头位模型盒中,颈部冰敷,1次/d,每次5 h,持续4周以建立颈椎病模型。在模型构建成功后,空白组和模型组常规饲养,针刀组于颈椎棘突、触及颈肌硬结及条索感处进行针刀干预,每周1次,共3次。干预结束1周后,取兔颈后伸肌和血清,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在普通光镜下观察颈肌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颈肌神经肽(P物质、缓激肽)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结果 光镜下模型组肌细胞排列杂乱变性和水肿,肌纤维扭曲断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针刀组颈肌结构得到改善,肌纤维排列接近空白组,初步证明针刀干预能有效恢复受损兔颈肌形态,减少炎症水平。模型组P物质、缓激肽和TNF-α、IL-1β、IL-6、IL-8高于空白组(P<0.05)。针刀组P物质、缓激肽和TNF-α、IL-1β、IL-6、IL-8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针刀疗法可降低颈椎病兔颈肌神经肽和TNF-α、IL-1β、IL-6、IL-8含量,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有效促进受损颈肌修复。
黄芪中4种皂苷单体在大鼠肠道吸收的初步研究
聂紫璇;常源;缪翼翔;刘蓬蓬;目的研究黄芪中的黄芪皂苷Ⅰ、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和黄芪甲苷在大鼠肠道的转化和吸收情况,为明确黄芪中皂苷类成分在体内起效的药效物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全信息串联质谱(UPLC-Q-TOF-MSE)技术,结合在体单向肠灌流和胃灌流的方法,分析黄芪中4种主要皂苷的胃肠吸收入血成分。结果给予黄芪皂苷Ⅰ后的大鼠胃肠组织以及灌流液中均检测到了黄芪皂苷Ⅰ的原型,并且根据获得的离子碎片信息,推测出黄芪皂苷Ⅰ在大鼠胃肠道内可转化生成黄芪皂苷Ⅱ进而转化为黄芪甲苷;给予黄芪皂苷Ⅱ后大鼠胃肠组织以及灌流液中均检测到了黄芪皂苷Ⅱ的原型,并且根据获得的碎片信息,推测出黄芪皂苷Ⅱ在大鼠胃肠道内可转化为黄芪甲苷;而黄芪皂苷Ⅲ和黄芪甲苷则以原型的形式在大鼠胃肠道内被吸收入血。结论黄芪皂苷Ⅰ和黄芪皂苷Ⅱ分别以原型和转化为黄芪甲苷而吸收入血,黄芪皂苷Ⅲ和黄芪甲苷均以原型而吸收入血,这可为阐释黄芪中皂苷类成分在体内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参考依据。
天麻及其药对研究进展
左佳鹏;刘金满;区凤娟;彭小宸;杨超群;张莹;吕小亮;天麻是临床常用的一味息风止痉类中药,天麻及其药对的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天麻-川芎、 天麻-丹参、 天麻-红景天、 天麻-钩藤、 天麻-石菖蒲等药对的临床应用和现代实验研究,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常用的天麻-丹参、天麻-钩藤、天麻-远志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进展。以上内容为系统揭示天麻及其药对临床应用的意义提供了理论证据。本文深入梳理了天麻药对的现代研究现状与进展,为天麻药对配伍理论以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白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及复方临床应用进展
顾思浩;孔维崧;张彤;杨骏;李玲;王冰;白术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广泛记载,其功效有一定演变。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多糖、内酯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调节消化系统等药理作用。临床以中药复方的形式应用于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治疗。对近5年SCI收录的白术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简述其化学成分,重点围绕着药理作用以及复方的临床应用展开论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桃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张妍妍;韦建华;卢澄生;何泽源;甘金月;冯旭;桃仁为我国传统常用活血类中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河北、山东、贵州、湖北等省。以山东产质优。桃仁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挥发油类、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甾醇类、桃仁蛋白等成分,传统认为桃仁氰苷中的苦杏仁苷是其特征性成分。对桃仁资源、化学成分、主要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挥发油、氰苷、黄酮、桃仁蛋白成分与药效的关系,分析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建议对桃仁进行挥发油、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等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聚焦其中甾醇类、桃仁蛋白类等成分化学物质组的深入研究,为明确桃仁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陈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关徐涛;杨鹤年;张津铖;徐江雁;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治疗痰湿之要药,同时也是药食同源食品的来源。随着陈皮新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不断被发现,对陈皮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分析,结果发现陈皮中主要涉及黄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类、挥发油类等近几百余种成分,主要有抗炎、抗癌、抗肥胖、抗阿尔茨海默病(AD)、抗帕金森病(PD)、调节血管、保护骨骼、保护皮肤等药理作用;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如陈皮中的化学成分与炮制理论“陈久者良”关系薄弱、与药理药效作用关系不紧密;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陈皮陈化年份、陈化方式、陈皮炮制质量标准尚存在空白;药理作用机制与药效物质基础不甚清晰,大多为提取物。针对陈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于陈皮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应制定陈皮陈化的质量标准,深入揭示“陈久者良”科学内涵;明确陈皮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挖掘清晰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建立符合陈皮“陈化”特色的成分-炮制理论-储藏方式-产地-药效综合量化机制,以阐明陈皮最终药效作用的演变规律。以期为含有陈皮成分的新药研发与药效作用机制研究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白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及复方临床应用进展
顾思浩;孔维崧;张彤;杨骏;李玲;王冰;白术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广泛记载,其功效有一定演变。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多糖、内酯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调节消化系统等药理作用。临床以中药复方的形式应用于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治疗。对近5年SCI收录的白术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简述其化学成分,重点围绕着药理作用以及复方的临床应用展开论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桃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张妍妍;韦建华;卢澄生;何泽源;甘金月;冯旭;桃仁为我国传统常用活血类中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河北、山东、贵州、湖北等省。以山东产质优。桃仁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挥发油类、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甾醇类、桃仁蛋白等成分,传统认为桃仁氰苷中的苦杏仁苷是其特征性成分。对桃仁资源、化学成分、主要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挥发油、氰苷、黄酮、桃仁蛋白成分与药效的关系,分析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建议对桃仁进行挥发油、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等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聚焦其中甾醇类、桃仁蛋白类等成分化学物质组的深入研究,为明确桃仁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当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李伟霞;泥文娟;王晓艳;刘现磊;李琨;张书琦;陈小菲;唐进法;当归是临床常用的补血、活血要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含苯酞内酯类)、有机酸类、多糖、氨基酸和核苷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保肝等药理作用。在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概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筛选五原则,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不同炮制方法、传统功效、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等多方面对当归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当归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