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09期
博士导师新论

植物乳杆菌发酵覆盆子工艺优化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管咏梅;魏雯萍;杨鑫媛;赵松雪;李哲;臧振中;朱卫丰;陈丽梅;

目的 以覆盆子为原料,优化植物乳杆菌发酵覆盆子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料液比、接种量、糖添加量、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特征功能性成分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为评价指标,设计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筛选植物乳杆菌发酵覆盆子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发酵前后的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 植物乳杆菌发酵覆盆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 g/mL、接种量8%、糖添加量2%、发酵时间24 h。发酵前后样品中共检测到5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8种醇类物质、4种酮类物质、12种醛类物质、7种酸类物质、7种酯类物质、6种烷烃类物质、3种酚类物质以及6种其他类物质。结论 发酵能有效提升覆盆子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2025 年 09 期 v.4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360812); 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4BBG71023);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4BAB216108); 江西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项目(2024A010);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计划项目(202510415)
[下载次数: 73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自噬和中医阴阳微观联系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防治

周晓玲;阮博文;冯丽娟;覃凤传;磨奕玲;刘琳;吴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除了对肝脏本身造成严重损伤外,还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自噬是NAFLD发病的一个重要自我保护机制。根据中医“取类比象”思想,中医认为“阳虚阴盛”导致NAFLD的发病病机与自噬导致NAFLD的发病机制相类似。因此,从生理、病理、诊治等方面分析NAFLD中阴阳与自噬之间联系。深入微观层面运用自噬与中医阴阳联系诱导恢复机体“阴阳平衡”指导NAFLD治疗,即恢复自噬功能(阳)、减少脂滴沉积(痰湿、瘀血等阴邪),为本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2025 年 09 期 v.4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60756); 广西岐黄学者培养项目(2022-03-07); 柳州市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2023YRZ0102)
[下载次数: 69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熊果酸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LINC01089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

伊琳;何亚丽;吕红英;王晓科;杨鑫;顾远晖;

目的 分析熊果酸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长链非编码RNA(Long chain non coding RNA,lncRNA)-LINC01089及其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LINC01089为前期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并通过验证的差异表达lncRNA,体外常规培养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正常人甲状腺细胞(Nthy-Ori3-1)。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人甲状腺细胞组)、对照组(TPC-1细胞组)、不同浓度熊果酸(Ursolic acid, UA)干预组(10、20、40μmol·L-1)。CCK-8法检测各组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存活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UA对TPC-1细胞水平、垂直迁移以及侵袭的影响作用;利用RT-qPCR法检测TPC-1细胞中LINC01089的相对表达量及熊果酸的干预作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丝状伪足相关基因(Ras homolog family member F,RHOF)、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4-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 HPD)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熊果酸的干预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的UA(10、20、40、80μmol·L-1)作用不同时间(12~48 h)后均能抑制TPC-1细胞的增殖,当UA浓度为10~40μmol·L-1时,在12~24 h内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A处理TPC-1细胞24 h后,细胞增殖缓慢,随着UA(10、20、40μmol·L-1)浓度的增高,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与对照组相比,UA(10、20、40μmol·L-1)组可抑制TPC-1细胞迁移和侵袭,呈明显浓度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熊果酸能不同程度上调LINC01089的表达量,下调RHOF、HPD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熊果酸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LINC01089作用于靶基因RHOF发挥抑癌效应。

2025 年 09 期 v.4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60842);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JR10RA368,24JRRA590); 甘肃省人民医院院内科研资金项目(23GSSYD-17)
[下载次数: 24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数字中医中药

毫米波雷达与中医望诊多维多模态数据采集相关性探讨

王舒怡;田雨;刘红萍;耿嘉蔚;杨杰;

毫米波雷达(Millimeter Wave Radar, MWR)与中医望诊有无感观测的共同点,现有研究证实毫米波雷达应用于医学可以检测出呼吸与心率两大生命体征,除了呼吸与心率,还可通过测距、测速等识别出人体的动作等信号。从毫米波雷达测角、测距、识别人体生命体征等原理出发,根据其可检测到的信号结合望诊的神、色、形、态、面、目、情志、呼吸8个方面探讨二者的关系,基于毫米波雷达结合多种技术一同探测感知人体表现于外的体征,具有理论价值上的意义,并以期能为临床中对疾病的准确判断与迅速诊察作出贡献。

2025 年 09 期 v.43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703502); 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I2021A054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科研项目(JY202301SJZX-2020YFC0845000)
[下载次数: 31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SAM与FastSAM交互式分割技术在中医望诊客观化中的应用探究

刘迈;王晶;王曼睿;樊林淼;周恒宇;张晓晴;

目的 旨在探索分割一切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 SAM)系列图像分割大模型在数字化中医望诊研究中的应用,有望减少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为训练舌、面、目、手等图像的特定部位分割模型过程中所需的大量人工标注工作。方法 首先采用快速分割一切模型(Fast Segment Anything Model, FastSAM)完成无监督分割舌、面、目等图像,评估其分割完整的舌部、面部和目部的效果,表明FastSAM能够高效分离中医望诊所需的特定部位。其次采用SAM在框选提示下可弥补FastSAM对舌部的裂纹、面部的额头、眼部的眼络、手部的指甲等细节部分分割结果不理想的缺点。结果 FastSAM在舌部和面部的交并比(Intersection over Union, IOU)值均超过0.9,目部超过0.8,表明在整体或部分图像分割方面表现良好,并且SAM能针对FastSAM无法处理的细节部位展现出良好的分割效果。结论 SAM系列模型为后续中医理论指导下实现中医望诊图像特征分析提供一种新的分割方法,实现零样本分割各类中医望诊维度图像,从而有望大量减少中医望诊图像特征的人工标注工作量,同时有效提升中医望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5 年 09 期 v.43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C3502301)
[下载次数: 47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7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2025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4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2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1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20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9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8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7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6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5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4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2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1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10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9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8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7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6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5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4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2002 06 05 04 03 02 01
2001 06 05 04 03 02 01
2000 06 05 04 03 02 01
1999 06 05 04 03 02 01
1998 06 05 04 03 02 01
1997 06 05 04 03 02 01
1996 06 05 04 03 02 01
1995 06 05 04 03 02 01
1994 06 05 04 03 02 01
1993 06 05 04 03 02 01
1992 06 05 04 03 02 01
1991 06 05 04 03 02 01
1990 06 05 04 03 02 01
1989 06 05 04 03 02 01
1988 06 05 04 03 02 01
1987 06 05 04 03 02 01
1986 06 05 04 03 02 01
1985 06 05 04 03 02 01
1984 06 05 04 03 02 01
1983 04 03 02 01
1982 06 05 04 03 02 01

基于机器学习的中医个体化辨证模式及智慧诊疗模型构建思路

屈馨宁;刘宏潇;

宏观辨证是中医诊疗体系的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对患者的整体状态和疾病特征进行整合分析,“以表知里”,“司外揣内”,形成病机的整体认知。微观辨证通过检测患者的组织、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等微观指标,揭示证候的深层机制与物质基础,是对宏观辨证的补充,也是中医精准化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文分别从宏观、微观辨证视角下,综述了中医证的客观化研究现状,指出通过机器学习建立“宏观-微观”特征关联模式,系统绘制中医“证”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序贯采集疾病特征信息,精准把握证候变化及发展趋势,形成临床序贯诊疗辅助决策,是中医走向精准医疗的有效路径。

年 期 ;
[下载次数: 10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记忆性Th10/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

付露欣;余飞浩;黄佳琦;朱熙妍;赵海梅;刘端勇;邓柏龄;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结肠组织中Th10/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和对Notch-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组、美沙拉嗪组。通过体质量变化增长率、体质量、结肠重量、结肠重量指数、结肠长度、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及结肠镜下损伤评分评价其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结肠组织中中枢型和效应型Th10/Th17/Treg细胞数目,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NOTCH3、DLL1、DLL4、HES1、CDX2、mTOR、KLF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HE染色切片中结肠黏膜结构严重受损,排列紊乱,隐窝细胞丢失,黏膜肌层遍布炎症细胞,中枢性Treg、Th10细胞水平下降(P<0.01),Th17水平升高(P<0.05),效应性Treg、Th10细胞水平下降(P<0.05),Th17水平升高(P<0.01),结肠组织NOTCH3、DLL1、DLL4、HES1、CDX2、mTOR蛋白表达升高(P<0.01),KLF4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四神丸组、美沙拉嗪组中枢性Th10、Th17细胞水平降低(P<0.05,P<0.05),效应性Treg、Th10细胞水平上升(P<0.05、P<0.05)、Th17水平降低(P<0.01),结肠组织NOTCH3、DLL1、DLL4、HES1、CDX2、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1),KLF4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四神丸可能通过调节Notch-mTOR信号通路调节记忆性Th10/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年 期 ;
[下载次数: 21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白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及复方临床应用进展

顾思浩;孔维崧;张彤;杨骏;李玲;王冰;

白术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广泛记载,其功效有一定演变。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多糖、内酯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调节消化系统等药理作用。临床以中药复方的形式应用于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治疗。对近5年SCI收录的白术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简述其化学成分,重点围绕着药理作用以及复方的临床应用展开论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0 年 01 期 v.38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9721005-005-008);;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ZY(2018-2020)-CCCX-2001-04];; 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17401902300)
[下载次数: 10,546 ] [被引频次: 1,125 ] [阅读次数: 1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桃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张妍妍;韦建华;卢澄生;何泽源;甘金月;冯旭;

桃仁为我国传统常用活血类中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河北、山东、贵州、湖北等省。以山东产质优。桃仁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挥发油类、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甾醇类、桃仁蛋白等成分,传统认为桃仁氰苷中的苦杏仁苷是其特征性成分。对桃仁资源、化学成分、主要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挥发油、氰苷、黄酮、桃仁蛋白成分与药效的关系,分析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建议对桃仁进行挥发油、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等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聚焦其中甾醇类、桃仁蛋白类等成分化学物质组的深入研究,为明确桃仁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2022 年 01 期 v.40 ; 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开放课题自然科学项目(2019XK129);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20238058)
[下载次数: 9,525 ] [被引频次: 879 ] [阅读次数: 14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陈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关徐涛;杨鹤年;张津铖;徐江雁;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治疗痰湿之要药,同时也是药食同源食品的来源。随着陈皮新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不断被发现,对陈皮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分析,结果发现陈皮中主要涉及黄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类、挥发油类等近几百余种成分,主要有抗炎、抗癌、抗肥胖、抗阿尔茨海默病(AD)、抗帕金森病(PD)、调节血管、保护骨骼、保护皮肤等药理作用;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如陈皮中的化学成分与炮制理论“陈久者良”关系薄弱、与药理药效作用关系不紧密;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陈皮陈化年份、陈化方式、陈皮炮制质量标准尚存在空白;药理作用机制与药效物质基础不甚清晰,大多为提取物。针对陈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于陈皮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应制定陈皮陈化的质量标准,深入揭示“陈久者良”科学内涵;明确陈皮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挖掘清晰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建立符合陈皮“陈化”特色的成分-炮制理论-储藏方式-产地-药效综合量化机制,以阐明陈皮最终药效作用的演变规律。以期为含有陈皮成分的新药研发与药效作用机制研究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024 年 06 期 v.42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0YFE020180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2年度张仲景传承与创新专项(GZY-KJS-2022-0371-1); 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项目(20-21ZY1010);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12102311136)
[下载次数: 11,357 ] [被引频次: 393 ] [阅读次数: 10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白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及复方临床应用进展

顾思浩;孔维崧;张彤;杨骏;李玲;王冰;

白术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广泛记载,其功效有一定演变。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多糖、内酯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调节消化系统等药理作用。临床以中药复方的形式应用于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治疗。对近5年SCI收录的白术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简述其化学成分,重点围绕着药理作用以及复方的临床应用展开论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0 年 01 期 v.38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9721005-005-008);; 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ZY(2018-2020)-CCCX-2001-04];; 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17401902300)
[下载次数: 10,546 ] [被引频次: 1,125 ] [阅读次数: 1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桃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张妍妍;韦建华;卢澄生;何泽源;甘金月;冯旭;

桃仁为我国传统常用活血类中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河北、山东、贵州、湖北等省。以山东产质优。桃仁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挥发油类、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甾醇类、桃仁蛋白等成分,传统认为桃仁氰苷中的苦杏仁苷是其特征性成分。对桃仁资源、化学成分、主要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挥发油、氰苷、黄酮、桃仁蛋白成分与药效的关系,分析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建议对桃仁进行挥发油、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等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聚焦其中甾醇类、桃仁蛋白类等成分化学物质组的深入研究,为明确桃仁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2022 年 01 期 v.40 ; 广西一流学科建设开放课题自然科学项目(2019XK129); 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桂科AD20238058)
[下载次数: 9,525 ] [被引频次: 879 ] [阅读次数: 14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当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李伟霞;泥文娟;王晓艳;刘现磊;李琨;张书琦;陈小菲;唐进法;

当归是临床常用的补血、活血要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含苯酞内酯类)、有机酸类、多糖、氨基酸和核苷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保肝等药理作用。在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概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筛选五原则,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不同炮制方法、传统功效、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等多方面对当归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当归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2022 年 06 期 v.4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04082,U1504827);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02102310184); 河南省中医药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豫中医科教[2018]35)
[下载次数: 7,842 ] [被引频次: 372 ] [阅读次数: 10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more>>

相关下载

友情链接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2,119,043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