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全周期、全方位防治范式的探索
董国菊;黄璐琦;随着人口深度老龄化,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已成为目前及未来心衰的主要类型,因治疗方法有限,防治前线前移至关重要。针对目前HFpEF防治的现状与不足,提出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HFpEF全周期、全方位防治范式的构建。根据HFpEF发病进程特点,创新性提出全周期7阶段划分:疾病未成期(健康期),疾病将成期(疾病前期),疾病期(心衰风险期),疾病进展期(心衰前期),疾病加重期(症状性心衰期),疾病发作期(急性心衰),疾病终末期(心衰晚期)。针对7个阶段提出3级7阶段预防策略,从健康人群的0级预防开始,强调关注疾病转化窗口期,构建全周期预警体系,以指导精准防治。针对中国人口基数大的特点,倡导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体系携手共建全民全周期动态健康信息库,对全人群实行健康闭环管理;引导全民参与,变被动健康为主动健康;鼓励多学科交叉合作提供综合防治管理服务体系,并借力数智化赋能防控。旨在探索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HFpEF全人群、全周期、全方位防治范式,为包括HFpEF在内的慢病防控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羊肠枣(印度猴枣)的正名研究
赵中振;Eric Brand;浣一平;猴枣是一味小儿化痰的进口名贵中药,迄今为止,第一手资料的缺乏,导致人们对市售猴枣的真实来源仍停留在推断和猜测阶段。为了正本清源,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专程前往印度中南部进行了实地调查、亲手解剖,阐明了市售猴枣的来源。调查结果表明:“羊肠枣”出自印度山羊(Capra aegagrus hircus Linnaeus)而不是猕猴。结石发生的确切部位是“盲肠”。“羊肠枣”不仅出自母山羊,公山羊体内同样也有“羊肠枣”。结石产生的引物是阿拉伯金合欢Acacia nilotica(L.)Willd.ex Delile的种子。建议市售“猴枣”的中文名称应改用“羊肠枣”(别名:印度猴枣)。
基于面部特征的中医体质辨识GCN模型研究
张琪;胡孔法;杨涛;王子琰;韩笑;徐安迎;管爱华;根据中医相关理论,不同体质的人,其气、血、津液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会影响其健康和疾病表现。近年来,尽管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研究已有了突破性进展,但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提出一种基于面部特征的中医体质辨识模型,结合数据扩增和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解决数据集不足和机器学习模型辨识能力较差的问题。首先使用数据扩增技术对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数据集扩增,从而提高模型训练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再将这些图像进行分割构造适用于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图结构,最后送到Softmax分类器中进行分类。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模型的体质辨识模型准确率、召回率、F1值分别达到77.97%、78.98%、77.87%,效果优于经典的机器学习体质辨识模型。
基于卷积-自注意力机制对多周期脉象识别分类
邓威;刘轩吉;郝龙辉;朱子简;李飞;王蕊;刘克勤;郭鹏宇;周华;王维广;陈占春;传统单周期脉象识别面临形态复杂、周期异变和个体差异等挑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本研究专注于解决多周期脉象识别分类问题,通过马尔可夫转移场融合脉象信号的幅值与时序信息,构建了新的图像数据集。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模型——对于卷积-注意力网络模型(Temporal convolutional attention network, TCANet),该模型结合深度可分离卷积和自注意力机制,显著提升了脉象图像数据的识别分类能力。实验结果显示,TCANet在滑脉、弦脉、平脉等脉象识别任务中分别达到了94.74%的准确率、94.79%的精确率、94.74%的召回率和94.76%的F1分数,表明其在多周期脉象识别领域具备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潜力。
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作用效果
王鹏;唐志锋;赵自育;郭伟;王明明;王晓曦;缑丽霞;王琦;目的 评估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患者100例。按照等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清热化痰通腑法。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测定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评价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观察组血清IL-6、TNF-α和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治疗2周观察组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化痰通腑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胃管鼻饲后继发性肺部感染的控制效果确切,有助于抑制炎症和改善动脉血氧,减轻感染程度。
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记忆性Th10/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
付露欣;余飞浩;黄佳琦;朱熙妍;赵海梅;刘端勇;邓柏龄;目的:观察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结肠组织中Th10/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和对Notch-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组、美沙拉嗪组。通过体质量变化增长率、体质量、结肠重量、结肠重量指数、结肠长度、单位结肠质量指数及结肠镜下损伤评分评价其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小鼠结肠组织中中枢型和效应型Th10/Th17/Treg细胞数目,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NOTCH3、DLL1、DLL4、HES1、CDX2、mTOR、KLF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结肠HE染色切片中结肠黏膜结构严重受损,排列紊乱,隐窝细胞丢失,黏膜肌层遍布炎症细胞,中枢性Treg、Th10细胞水平下降(P<0.01),Th17水平升高(P<0.05),效应性Treg、Th10细胞水平下降(P<0.05),Th17水平升高(P<0.01),结肠组织NOTCH3、DLL1、DLL4、HES1、CDX2、mTOR蛋白表达升高(P<0.01),KLF4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四神丸组、美沙拉嗪组中枢性Th10、Th17细胞水平降低(P<0.05,P<0.05),效应性Treg、Th10细胞水平上升(P<0.05、P<0.05)、Th17水平降低(P<0.01),结肠组织NOTCH3、DLL1、DLL4、HES1、CDX2、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1),KLF4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四神丸可能通过调节Notch-mTOR信号通路调节记忆性Th10/Th17/Treg细胞平衡,从而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损伤,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中药挥发油的稳定化技术研究现状
刘文君;冷佳蕾;王智权;王丹凤;吴样明;臧振中;管咏梅;中药挥发油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抗肿瘤及抗氧化活性,然而挥发油具有热敏性、光敏性及易氧化特性导致其稳定性差,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与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包合技术、微胶囊化技术、多孔材料吸附等新型稳定化技术的运用,显著提高了中药挥发油的稳定性与利用度,但仍面临载药量较低、包封率不佳等问题。本文综述了中药挥发油稳定化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其稳定化技术提升及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白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及复方临床应用进展
顾思浩;孔维崧;张彤;杨骏;李玲;王冰;白术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广泛记载,其功效有一定演变。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多糖、内酯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调节消化系统等药理作用。临床以中药复方的形式应用于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治疗。对近5年SCI收录的白术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简述其化学成分,重点围绕着药理作用以及复方的临床应用展开论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桃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张妍妍;韦建华;卢澄生;何泽源;甘金月;冯旭;桃仁为我国传统常用活血类中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河北、山东、贵州、湖北等省。以山东产质优。桃仁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挥发油类、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甾醇类、桃仁蛋白等成分,传统认为桃仁氰苷中的苦杏仁苷是其特征性成分。对桃仁资源、化学成分、主要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挥发油、氰苷、黄酮、桃仁蛋白成分与药效的关系,分析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建议对桃仁进行挥发油、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等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聚焦其中甾醇类、桃仁蛋白类等成分化学物质组的深入研究,为明确桃仁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陈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关徐涛;杨鹤年;张津铖;徐江雁;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治疗痰湿之要药,同时也是药食同源食品的来源。随着陈皮新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不断被发现,对陈皮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分析,结果发现陈皮中主要涉及黄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类、挥发油类等近几百余种成分,主要有抗炎、抗癌、抗肥胖、抗阿尔茨海默病(AD)、抗帕金森病(PD)、调节血管、保护骨骼、保护皮肤等药理作用;但仍存在部分问题,如陈皮中的化学成分与炮制理论“陈久者良”关系薄弱、与药理药效作用关系不紧密;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关于陈皮陈化年份、陈化方式、陈皮炮制质量标准尚存在空白;药理作用机制与药效物质基础不甚清晰,大多为提取物。针对陈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利于陈皮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应制定陈皮陈化的质量标准,深入揭示“陈久者良”科学内涵;明确陈皮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挖掘清晰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建立符合陈皮“陈化”特色的成分-炮制理论-储藏方式-产地-药效综合量化机制,以阐明陈皮最终药效作用的演变规律。以期为含有陈皮成分的新药研发与药效作用机制研究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白术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及复方临床应用进展
顾思浩;孔维崧;张彤;杨骏;李玲;王冰;白术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在历代本草著作中广泛记载,其功效有一定演变。现代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多糖、内酯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炎、调节消化系统等药理作用。临床以中药复方的形式应用于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肝脏疾病等治疗。对近5年SCI收录的白术相关文章进行分析,简述其化学成分,重点围绕着药理作用以及复方的临床应用展开论述,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桃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张妍妍;韦建华;卢澄生;何泽源;甘金月;冯旭;桃仁为我国传统常用活血类中药材,主产于四川、陕西、河北、山东、贵州、湖北等省。以山东产质优。桃仁中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括挥发油类、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甾醇类、桃仁蛋白等成分,传统认为桃仁氰苷中的苦杏仁苷是其特征性成分。对桃仁资源、化学成分、主要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挥发油、氰苷、黄酮、桃仁蛋白成分与药效的关系,分析传统功效、现代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建议对桃仁进行挥发油、氰苷、黄酮类、脂肪酸类等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进一步聚焦其中甾醇类、桃仁蛋白类等成分化学物质组的深入研究,为明确桃仁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和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
当归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李伟霞;泥文娟;王晓艳;刘现磊;李琨;张书琦;陈小菲;唐进法;当归是临床常用的补血、活血要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含苯酞内酯类)、有机酸类、多糖、氨基酸和核苷类等成分,具有抗氧化、镇痛抗炎、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保肝等药理作用。在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概述的基础上,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筛选五原则,从化学成分与传统药性、不同炮制方法、传统功效、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等多方面对当归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当归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