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寒梅;邓高丕;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提取化瘀消癥复方(丹参、桃仁、赤芍、天花粉和紫草)对人源妊娠滋养细胞系HTR-8/SVneo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经不同方法提取的化瘀消癥复方(A水提、B醇提、C醇提后药渣水提、D醇提+水提)对HTR-8/SVneo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48 h后细胞凋亡情况;设甲氨蝶呤组为阳性对照组,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结果:不同提取方法的中药复方对HTR-8/SVneo细胞作用后对其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A组抑制率大于B、C、D组(P<0.05);其凋亡率分别为(24.37±3.24)%(A组),(12.83±0.37)%(B组),(11.70±0.48)%(C组),(14.37±0.51)%(D组),(18.05±1.27)%(MTX组),与阴性对照组(7.057±0.76)%相比,各组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1);其中A组凋亡率高于MTX组、B组、C组、D组(P<0.01)。结论:不同提取方法提取化瘀消癥复方对HTR-8/SVneo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水提组最明显,可将水提法作为化瘀消癥复方后续研究的中药提取方法。
2016年12期 v.34 2827-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马科;陈丽军;姬秀娥;戴永福;陈文;孙媛;林颖;
目的:探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结合检测对Lewis肺癌C57小鼠瘤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NF-κB表达影响,观察该方对调节癌细胞信号转导作用机制。方法:小鼠自接种瘤株细胞24 h后称重、编号,随机分为8组,每组5只,分别为:1回药高剂量组(AKH);2荷瘤模型组(对照组);3回药中剂量组(AKM);4单纯化疗药组(CTX组);5回药中剂量组加化疗组(AKM+CTX);6回药低剂量加化疗药组(AKL+CTX);7回药低剂量组(AKL);8回药高剂量加化疗药组(AKH+CTX)。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鼠组织样本中EGFR、NF-κBm 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小鼠比较,给予回药爱康方,高、中、低剂量干预后,小鼠瘤细胞中EGFR 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而低剂量对NF-κBm RNA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回药爱康方,高+CTX、中+CTX、低+CTX、CTX后,小鼠瘤细胞中EGFR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小鼠瘤细胞中NF-κBm RNA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回药爱康方高、中、低剂量干预后,Lewis肺癌C57小鼠EGFR、NF-κB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给予回药爱康方高+CTX、中+CTX、低+CTX、CTX干预后,Lewis肺癌C57小鼠EGF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NF-κ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或P<0.05)。结论:回药爱康方高、中、低与回药开康方高+CTX、中+CTX、低+CTX、CTX均对EGFRm RNA的表达水平有影响,仅低剂量对NF-κBm RNA的表达水平无影响,同时回药爱康方高、中、低剂量均对EGFR、NF-κB蛋白表达无影响。
2016年12期 v.34 2831-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美平;孙国杰;尤行宏;沈峰;吴丰华;姚小卫;
目的:观察头针"额旁1线"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表达的影响,探讨头针防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IR组)、电针治疗组(EA组),每组8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5 min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 NOS表达水平、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观察指标。结果:IR组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 NOS降低,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明显增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A组大鼠与IR组比较,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 NOS表达显著上调,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明显减弱,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调整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大鼠延髓头端腹外侧区n NOS表达水平,从而降低左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发挥其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
2016年12期 v.34 2835-2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义敏;张玉修;王均宁;
目的:基于有毒中药半夏的古今方剂组成统计数据,探讨其减毒增效配伍方法,为探索半夏的临床配伍规律、揭示其控毒机理、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构建半夏方药数据库分析平台,利用SPSS17.0多元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考察半夏与各药物(组)间的配伍关系。结果:频数统计显示,各类药物与半夏配伍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理气药、止咳化痰平喘药、解表药等;单味药与半夏配伍所占比例居前者依次为甘草、陈皮、茯苓、人参、白术等。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出20个对半夏功效或毒性影响较大的药物(组)。结论:通过以甘缓毒、以润制燥、以寒制热、相杀制毒等配伍,可减半夏之毒;通过同类相从、异类相使、相反相成等配伍可增其效。
2016年12期 v.34 2838-2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娉婷;周小青;金梦;
亚健康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中医学虽没有亚健康的概念,但"治未病"观念已深入人心。中医学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特点,关注人体的整体生命状态,历经千年实践,形成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医学体系,其中中医药技术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四诊合参"与"辨证论治"充分体现了中医在辨识和诊断亚健康状态的优势,文章通过概述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医证候及体质特征等方面与亚健康状态相关性的研究现状,发掘中医学在亚健康状态辨识研究的巨大潜力,展现其临床应用的广阔发展前景。随着医学模式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近些年提出"精准医学"的理念,医学研究的焦点开始聚集个体化诊疗方案,这与中医一贯遵循的辨证论治,三因治宜等治疗原则相契合,可见亚健康状态的辨识及其研究必将为中医学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
2016年12期 v.34 2842-2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党辉;关徐涛;王冰;王涛;孙士玲;高萍;
高萍教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重视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认为其病因常常由于外感所伤,病机以脾肾两虚,阴阳不和为本,气血两亏、瘀血为标,临床上往往呈现出虚实夹杂之证。用药重视益肾补脾、活血化瘀兼以补气养血,临床上往往取得满意疗效。
2016年12期 v.34 2845-28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何克林;孙连珠;张柳娟;马睿杰;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72只体重在200~220 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分术后1 d、7 d、14 d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有6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T9~T10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rd U/nestin阳性细胞的共表达,用BBB评分反映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果: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BBB评分和Brd U/nestin阳性细胞数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rd U/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BBB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夹脊电针干预后,Brd U/nestin表达增多,BBB评分提高,促进了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2016年12期 v.34 2849-2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刘鸣昊;王胜超;张丽慧;贾涵婷;赵文霞;
目的:研究脂肪肝的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临床处方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通过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对近10年有关脂肪肝临床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检索,将符合要求的102篇文献中的方剂药物进行分类统计,用统计软件进行频次分析。结果:共收集中药复方100首,药味173味,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山楂、丹参、泽泻、决明子、柴胡、茯苓、大黄、白芍、白术、郁金等,归类则以补虚药、消食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等较多,以补虚药出现频率最高。结论:脂肪肝用药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治疗脂肪肝的过程中,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当重视对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及具有疏肝健脾作用药物的使用。另外一些已经被现代证实有抗脂肪肝作用的单味中药的加入,对于脂肪肝的防治有积极作用。同时,本次统计的结果为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开发及中医药的现代化具有积极作用。
2016年12期 v.34 2852-2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梁瑞峰;宋献美;王守富;
目的:研究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低、中、高浓度组(体积分数为5%、10%、15%),用10-6mol/L AngⅡ诱导细胞,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免疫组化法检测MMP-9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5%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可抑制Ang II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P<0.05或P<0.01),10%、15%的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显著降低细胞的MMP-9表达(P<0.05或P<0.01)。结论:降压宝蓝片含药血清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降低MMP-9的表达。
2016年12期 v.34 2856-2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巩彦龙;宋敏;刘涛;刘建鸿;董万涛;
MoorVMS激光多普勒血流温度监测仪是一种新型检测血流的仪器,临床、科研皆可应用,科研中可监测动物不同组织的血流量、血氧饱和度、温度等;操作系统简单、灵敏度高、可自动分析数据及生成报告、便于携带是其优点。目前应用Moor VMS激光多普勒血流温度监测仪不开颅法测量大鼠颞叶基底部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方法未见相关报道,将对其测量方法作以研究探讨。
2016年12期 v.34 2859-2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颖;郑炜;马俊福;张继胜;刘小平;朱跃兰;侯秀娟;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用药规律,为中医药定性定量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近20年来有关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临床研究报告,应用SPASS 17.0软件统计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证候、治则出现的频次、频率以及药物的名称、种类、出现的频次、频率等。结果:共纳入文献47篇,781人,女性为主,年龄多分布在40~70岁。共整理出7个基本证型,根据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肝气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血瘀证、湿热蕴结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阴虚证。治则治法方面按照频次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疏肝健脾、补益肝肾、清利湿热。文献中涉及中药共132味,药物出现总频次为12 216次,排在前5位的药物分别是白芍、柴胡、牡丹皮、生地黄、茯苓,涉及的药物种类共39种,主要以补气药、活血调经药、补血药、行气药为主。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多见于女性,中老年多发,以肝气郁结证为主,同时也有因气虚、阴虚、血虚、瘀血、湿热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病者,本虚标实,治疗上以疏肝健脾为主,同时补益肝肾、行气活血、清热利湿等法也为治疗本病的常见方法。
2016年12期 v.34 2861-2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5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盛佳钰;张馨月;李琼;薛晓红;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4T1(4T1-luc)接种于小鼠第三对乳房脂肪垫建立乳腺癌肺转移模型;于接种后7 d随机分组:NS组、扶正组、解毒组、全方组及环磷酰胺组,每组6只,连续给药21 d。计算肿瘤抑制率,以生物发光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过程,通过肺转移灶定量分析观察小鼠肺转移情况,并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位瘤中TLR4、NF-κB及IκB等蛋白的表达。结果:经过21 d给药,除了扶正组小鼠体重变化不明显,其余各组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NS组相比,各用药组瘤体积、肺转移抑制率均有所降低;全方组瘤体积、肺转移抑制率均较扶正组低(P<0.05),与解毒组相比仅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原位瘤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但是与NS组相比,给药组的磷酸化的NF-κB蛋白(p-NF-κB)及磷酸化的IκB蛋白(p-IκB)均有明显降低,且全方组较扶正组、解毒组表达更低。另外,与NS组比较,乳癌术后方全方组及其拆方组IκB蛋白表达均有所上升,而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结论: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均有抑瘤和抗肿瘤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微环境中TLR4/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2016年12期 v.34 2864-2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岳显可;朱涛;顾超;吴瑶;凌珏;杜伟锋;葛卫红;
目的:建立不同等级延胡索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和紫堇碱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对不同等级延胡索药材质量进行研究。方法:对延胡索药材等级分类,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μm×250 mm,5μm),乙腈-0.6%醋酸溶液(p H5.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对10批3个等级延胡索药材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版进行评价,并对6种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含量测定条件通过方法学验证,精密度、线性关系、准确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建立了延胡索生物碱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结论:该法所建立的延胡索生物碱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6个生物碱含量测定可更好地控制其质量,对延胡索等级分类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2016年12期 v.34 2868-2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黄斌;刘仍海;刘薇;刘建乔;王华超;费文婷;
衰老是医学领域的热门课题,国内外对衰老机制及抗衰老药物的研究逐步深入。传统中医学对人体衰老和抗衰老的认识源远流长,中药以其整体均衡调节以及副作用少等优势在抗衰老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对抗衰老中药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地发展,现就近年来单味中药抗衰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6年12期 v.34 2874-2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乐音子;颜帅;吴本升;甄曙光;孙明明;陈映辉;钱海华;王晓鹏;
初步研究分析苏州市中医医院吴门医派研究院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现存的古籍医案,以"吴门医派鼎盛时期(明清)"和"便秘"为坐标,系统梳理并凝练吴门医家治疗便秘的思路和方法,传承吴门医家辨治便秘学术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指导目前临床治疗便秘用药规律和治疗思路,进一步研究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016年12期 v.34 2878-2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青;商洪涛;谷云飞;陈玉根;
目的:观察养阴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养阴润肠方干预,对照组予小麦纤维颗粒干预,观察其改善便秘的临床疗效。结果:养阴润肠方和小麦纤维颗粒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状况,养阴润肠方较小麦纤维颗粒具有不良反应小、花费费用少、改善症状明显的优点。结论:养阴润肠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
2016年12期 v.34 2880-2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毛泽玲;沈云亨;周李刚;
目的:研究金铁锁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发现金铁锁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及其皂苷类、环肽类、咔伯啉生物碱类、木脂素类、麦芽酚类化合物;金铁锁生物活性研究多集中在镇痛活性、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及免疫调节活性方面。结论:通过对金铁锁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金铁锁提供信息资源。
2016年12期 v.34 2883-2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晓琦;施笑晖;吴瑾瑾;石森林;张光霁;
目的:考察天麻素淀粉微球的鼻黏膜局部安全性。方法:以天麻素原料等为对照,采用蟾蜍上颚黏膜离体法和在体法评价天麻素淀粉微球对黏膜完整性及黏膜纤毛运动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空白淀粉微球组、天麻素低、中、高剂量组、天麻素淀粉微球低、中、高剂量组和脱氧胆酸钠组,共9组,观察给药后各组大鼠鼻黏膜形态学变化,以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大鼠的鼻黏膜超微结构。结果:蟾蜍上颚黏膜离体试验中,天麻素原料药组、空白淀粉微球组和天麻素淀粉微球组的纤毛持续运动相对百分率分别为92.92%、97.49%和93.01%;在体试验结果显示,天麻素淀粉微球给药后,蟾蜍上颚黏膜完整,相对于生理盐水组,纤毛持续摆动时间的相对百分率达93.69%;天麻素淀粉微球低、中、高剂量给药,大鼠鼻黏膜均未出现充血红肿现象,且纤毛运动活跃,排列致密整齐,无脱落倒伏。结论:天麻素淀粉微球对鼻黏膜无黏膜毒性、局部安全性较好。
2016年12期 v.34 2887-2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符丽;潘小敏;吴媛媛;罗志娟;刘琴;韦欣宏;李芳艳;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道地通管汤对输卵管炎性大鼠信号转导通路TGF-β1、Smad2、Smad3、Smad7蛋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只SD雌性大鼠随机抽取12只做正常组,剩余大鼠采用混合菌制成输卵管炎性模型后将其分为模型组、康妇消炎栓组及道地通管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灌肠,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0.2 m L/100 g·d,阳性对照组予康妇消炎栓水溶剂0.2 m L/100 g·d,道地通管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0.35 g/100 mg·d、0.7 g/100 mg·d、1.4 g/100 g·d。于灌肠第15天、30天采集输卵管,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输卵管组织TGF-β1、Smad2、Smad3及smd7蛋白的表达。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各治疗组TGF-β1、Smad2、Smad3的表达量增加,Smad7的表达量减少(P<0.05);2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能不同程度降低模型大鼠输卵管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表达量,增加Smad7的表达量,以道地通管汤高剂量最为突出(P<0.05);3各组自身比较,模型组30 d时TGF-β1、Smad2、Smad3的表达量高于15 d的,而Smad7的表达量低于15 d(P<0.05);各治疗组给药30 d时TGF-β1、Smad2、Smad3的表达量低于给药15 d的,而Smad7的表达量高于给药15 d,以道地通管汤高剂量最为突出(P<0.05)。结论:道地通管汤对输卵管炎性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下调输卵管组织中TGF-β1、Smad2、Smad3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输卵管组织纤维化,从而改善输卵管组织结构。
2016年12期 v.34 2890-2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牛蔚露;崔伟锋;黄莺;查旭山;黄莺;
通过分析总结钟以泽教授的104张治疗银屑病的处方,发现银屑病的病因围绕毒、热、瘀等因素,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活血祛瘀为辅,兼顾补阴和补气血等疗法,同时根据症状加减使用止血、芳化、安神等药物。在治疗中的高频药以清热药为主,占27.43%,其次是补阴药,占21.07%,活血化瘀药居于第3位,占14.67%。共计使用中药91种,共计1234药次,平均每张处方用药12味。同时配合中药外洗及少量西药使用综合治疗。
2016年12期 v.34 2893-2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敏;蒋立;徐桂华;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CBM、VIP、Wan Fang Data、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 complete和Embase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LDH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章,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12月31日。两位作者分别独立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证据等级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AMSTAR工具,证据质量评价采用GRADE系统工具。结果:共纳入6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包括19个结局指标。AMSTAR工具评价结果显示,报告最差的条目为"是否提供了前期设计方案"(6篇未提供),其次为条目"是否说明相关利益冲突"(5篇未说明)与条目"是否描述纳入研究特征"(4篇不充分)。GRADE分级结果显示,所有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均为低或极低,导致降级的最主要原因为研究的局限性与发表偏倚(19个结局指标)。结论:目前针对中医药治疗LDH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偏低,结论的证据质量等级普遍较低,今后的研究应遵循严格的科研设计原则,为中医药治疗LDH的临床疗效提供高质量的证据。
2016年12期 v.34 2897-2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朱竟赫;赵金明;秦文艳;邹桂欣;李国信;
目的:探讨白射干素对烟熏及感染后豚鼠咳嗽症状及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烟熏、脂多糖(LPS)溶液滴鼻、枸橼酸雾化诱咳,建立豚鼠感染后咳嗽模型,观察白射干素对豚鼠咳嗽潜伏期、5 min内咳嗽次数及散尽枸橼酸后5 min咳嗽次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模型组豚鼠咳嗽潜伏期明显缩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5 min内咳嗽次数、5 min后咳嗽次数及10 min总咳嗽次数均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射干素明显延长豚鼠咳嗽潜伏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减少5 min内咳嗽次数、5 min后咳嗽次数及10 min总咳嗽次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白射干素明显降低血细胞因子IL-4与IL-1β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白射干素具有止咳作用,推测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液中的IL-4及IL-1β含量间接发挥作用。
2016年12期 v.34 2902-2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王雅彬;康凯;齐越;张冰冰;贾冬;
目的:利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建立Aβ25-35小鼠痴呆模型,进一步研究温郁金提取物对Aβ25-35所致小鼠阿尔兹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在小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造模,选取造模成功小鼠进行温郁金提取物连续给药15 d,通过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研究温郁金提取物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影响。结果:温郁金提取物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2016年12期 v.34 2905-2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周送桂;何珺;王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金英黄归汤中芦丁、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0.4%磷酸(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40℃和;流速为0.8 m L·min-1。结果:芦丁、槲皮素和木犀草素分别在350.00μg·m L-1~21.88μg·m L-1(R2=0.999 8)、245.00μg·m L-1~15.31μg·m L-1(R2=0.999 9)和240.00μg·m L-1~15.00μg·m L-1(R2=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中间精密度试验RSD分别为1.05%、1.16%和0.50%;稳定性试验RSD分别为2.00、%1.79%和1.60%;重复性试验RSD分别为1.78%、1.23%和1.8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芦丁99.08%(RSD=0.81%),槲皮素100.5%(RSD=1.82%),木犀草素99.92(RSD=1.19%)。结论:建立的该测定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金英黄归汤中芦丁、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2016年12期 v.34 2910-2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利;刘健;朱福兵;章平衡;谈冰;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细胞因子/核因子(NF)-κB信号传导通路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瘀状态形成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A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10、IL-17、核因子激活剂(Act1)、NF-κB抑制蛋白(IκBα)、Ik B激酶(IKKβ)、核转录因子(NF-κB)/P65、NF-κB/P50、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I2(PGI2)、P-选择素(GMP140或CD62p)、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含量,观察AS患者实验室指标及血瘀症状体征。结果:(1)AS患者外周血血清中的TNF-α、IL-1β、IL-17、Act1、NF-κB/P65、NF-κB/P50、IκBα、IKKβ、GMP140、PAF、TXA2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IL-10、PGI2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AS患者实验室指标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2)相关性分析显示,AS患者关节刺痛、唇色、舌质、脉象、皮下瘀斑、肌肤甲错、善忘及血瘀症状总积分与PLT、FBG、D-D呈正相关(P<0.05或P<0.01);AS患者TNF-α、IL-1β、IL-17、Act1、IKKβ、IκBα、NF-κB/P65、NF-κB/P50、GMP140、PAF、TXA2、ESR、hs-CRP、VAS、BASDAI与PLT、FBG、D-D、血瘀症状总积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IL-10、PGI2与PLT、FBG、D-D、血瘀症状总积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体内存在血瘀状态形成,且与细胞因子紊乱及NF-κB激活有关。细胞因子紊乱/NF-κB信号通路过度活化可能是AS血瘀状态形成的机制。
2016年12期 v.34 2913-2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贾富霞;王秀娟;罗容;
目的:建立酸橙枳实药材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方法及同时测定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川陈皮素6种黄酮类药效组分含量,为完善枳实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色谱柱Agilent Extend-C18(4.6 mm×250 mm,5μm),乙腈和0.2%冰乙酸水溶液的梯度洗脱系统,柱温30℃;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330 nm。结果:建立了酸橙枳实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识了12个共有色谱峰,指认了6个黄酮类药效组分,分析的10批酸橙枳实药材的相似度均在0.97以上。6个黄酮类药效组分芸香柚皮苷、柚皮苷、野漆树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川陈皮素分别在0.117 4~1.174μg,0.082 56~0.825 6μg,0.020 72~0.207 2μg,0.103 2~1.032μg,0.105 8~1.058μg,0.040 96~0.409 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6%,97.37%,97.46%,95.58%,96.43%,96.01%,RSD均小于3.0%(n=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酸橙枳实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2016年12期 v.34 2917-2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9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郭丽娜;郑时奇;王腾宇;师朵芝;乔姗姗;王如峰;
采用人肠内菌体外转化模型对藜芦酸葡萄糖酯的肠内菌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藜芦酸葡萄糖酯在3 h内被完全转化为藜芦酸,而肠内菌增殖的对数生长期为1.5~3 h。因此,藜芦酸葡萄糖酯可被人肠内菌转化为藜芦酸,其转化速率与肠内菌的增殖速率呈现正相关。
2016年12期 v.34 2921-2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高小明;关利君;
目的:研究蒙药蓝刺头对去卵巢大鼠血清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白细胞介素-1的影响。方法:取8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己烯雌酚组、骨疏康组、蒙药蓝刺头高、中、低剂量组7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饲养90 d,开始灌胃90 d后,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及白细胞介素-1。结论:蒙药蓝刺头能够降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的含量,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
2016年12期 v.34 2924-2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陆艳;张亚杰;阮杰;周芙琼;朱维娜;陈畅;唐莉莉;梁艳;赵杨;
目的:探讨肉苁蓉颗粒剂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单侧双靶点颅内定向注射法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3周后据阿朴吗啡诱导的不自主运动,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肉苁蓉颗粒剂低剂量组(1 g·kg-1·d-1)和肉苁蓉颗粒剂高剂量组(3 g·kg-1·d-1),灌胃相应药物共4周。记录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向健侧旋转的圈数;采用免疫组化研究观察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和免疫印迹法检测(Western-blot)观察纹状体内α-突出核蛋白(α-synuclein)、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法检测定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用药4周后,肉苁蓉组向健侧旋转的圈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黑质内TH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纹状体内α-synuclein表达下调、TH、DAT表达上调。纹状体DA、DOPAC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结论:肉苁蓉颗粒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黑质和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2016年12期 v.34 2927-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刘志华;王刚;沈建飞;
目的: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女性健康。柴胡皂苷是中药柴胡抗炎、抗肿瘤等作用的主要成分,其中柴胡皂苷D效果尤为明显。研究探讨柴胡皂苷D对宫颈癌细胞的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柴胡皂苷D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柴胡皂苷影响Hela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同时利用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相比,柴胡皂苷D能够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P<0.01),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发现柴胡皂苷D能够增加细胞凋亡比例(P<0.05),将Hela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G1期。进一步实验发现,柴胡皂苷D能够降低周期素Cyclin D1和Cyclin E,进而影响细胞周期;同时增加凋亡促进基因Bax表达,降低凋亡抑制基因Bcl-2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凋亡。结论:柴胡皂苷D通过周期蛋白阻滞Hela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诱导Hela细胞凋亡。
2016年12期 v.34 2931-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陈观平;王刚;汪一帆;李明乾;应栩华;
目的:观察扶肺煎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研究其对STAT3磷酸化水平及对Bcl-2、Bax、Cyclin D1、CDK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建立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扶肺煎低剂量组、扶肺煎中剂量组、扶肺煎高剂量组、顺铂组、扶肺煎中剂量联合顺铂组。每天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及各组小鼠皮下结节情况并称重。第15天脱颈处死全部小鼠,完整剥离肿瘤组织并称重,计算各组抑瘤率及增效率,检测p-STAT3的表达及Bcl-2、Bax、Cyclin D1、CDK4基因的表达。结果:扶肺煎联合顺铂组的抑瘤率最高,为66%,扶肺煎对顺铂组的增效率为108%,表明其对顺铂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各给药组p-STAT3表达均下降。各给药组Bcl-2、Cyclin D1、CDK4基因表达均下降,Bax基因表达上升。结论:扶肺煎联合化疗可降低C57BL/6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中磷酸化STAT3的表达并抑制肿瘤生长,降低Lewis肺癌移植瘤中Bcl-2、Cyclin D1、CDK4基因的表达,同时提高Bax基因的表达,起到控制细胞生长及分化、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2016年12期 v.34 2935-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瑞琴;金艳;李伟;张瑞;宋建平;孙洁;董修兵;马超;孙春霞;
目的:探讨桂附地黄丸抗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对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的影响。方法:48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对照组(12只),泼尼松对照组(12只)、桂附地黄丸组(12只)。采用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平阳霉素复制大鼠肺纤维化病理模型。14 d开始用药组每天灌胃桂附地黄丸,28 d后处死各组大鼠。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VG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和CD4/CD8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肺纤维化程度、肺组织中TNF-α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桂附地黄丸组及泼尼松对照组(P<0.05);桂附地黄丸组CD4和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桂附地黄丸能明显减轻大鼠肺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表达有关;同时桂附地黄丸还能提高外周血CD4和CD4/CD8比值。
2016年12期 v.34 2938-2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袁丽;李德顺;吴建红;韩永明;
目的:研究百合知母汤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中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络氨酸激酶受体B(Tr KB)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百合知母汤中剂量组、百合知母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采用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结合孤养的方法制造抑郁症模型,共计21 d;造模结束后,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混悬液(1.8 mg·kg-1)、百合知母汤中、高剂量组给予百合知母汤(1.5 g·kg-1、3.0 g·kg-1),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共计28 d;分别于实验前1天、第21天、49天检测各组大鼠糖水偏好度、5 min内悬尾不动的时间;行为学检测完毕后,处死动物,检测肾上腺指数,海马组织HE染色,高倍显微镜下观测各组病理切片神经元细胞形态变化;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BDNF、Tr KB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百合知母汤高、中剂量组、氟西汀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提高、5 min内悬尾不动的时间降低,肾上腺指数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给药组海马组织切片中,神经元细胞数量增多、排列结构和层次明显改善;百合知母汤高剂量组中大鼠海马组织中BDNF、Tr KB m RNA的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百合知母汤能改善抑郁症大鼠的抑郁状态,具有增强海马组织神经元再生和修复的功能,其机制与抑制HPA轴亢进,促进BDNF、Tr KB m RNA的表达有关。
2016年12期 v.34 2941-2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1 ] - 李玥;张群英;罗礼云;谭劼;钱白音;张杰昌;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组3组。按文献方法假手术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只穿线不打结,另外两组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其中银杏叶组腹腔注银杏叶提取物2 m L/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4周后,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银杏叶治疗组心功能明显优于模型组,心脏重量/体重、左室重量/体重低于模型组(P<0.05),TGF-β1、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通过降低TGF-β1、I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室重构。
2016年12期 v.34 2945-2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任周新;余海滨;冯素香;沈俊岭;罗珊;李俊凯;李建生;
目的:探讨牡丹皮提取物(丹皮酚、总苷和多糖提取物按照一定比例形成的组合物)对TGF-β1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的间质转化和肺成纤维细胞的活化的影响。方法:MTT法分析牡丹皮对两种细胞增殖的影响。TGF-β1诱导A549肺泡上皮细胞的间质转化和MRC-5肺成纤维细胞的活化,用不同剂量的牡丹皮干预;圆形度定量法分析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E-cad和Collagen-I蛋白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ollagen-I和FN水平。结果:12.5~200μg/m L牡丹皮对A549细胞和MRC-5细胞的增殖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于A549细胞,与正常组比较,TGF-β1组圆形度和E-cad表达显著降低(P<0.01),Collagen-I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TGF-β1组比较,牡丹皮不能显著抑制圆形度的变化(P>0.05),但50~200μg/m L牡丹皮能显著抑制E-cad表达的下调(P<0.05或0.01),200μg/m L牡丹皮能显著抑制Collagen-I表达的上调(P<0.05)。对于MRC-5细胞,与正常组比较,TGF-β1组FN、Collagen-I的分泌量显著增加(P<0.01);与TGF-β1组比较,100μg/m L和200μg/m L牡丹皮提取物组的上述两种蛋白的分泌量显著减少(P<0.05或0.01)。结论:牡丹皮提取物抑制TGF-β1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的间质转化和肺成纤维细胞的活化,提示牡丹皮可能具有抑制肺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2016年12期 v.34 2948-2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龙晓芝;耿耘;曾代文;温珠明;赵治龙;普行艺;
目的:研究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肠动力、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胃促生长素(Ghreli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12只,雌雄各半)和模型组(M组,36只,雌雄各半),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采用复合病因造模法(不规则饮食+饮酸+夹尾)复制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模型。连续造模14 d后,将M组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B组),莫沙必利组(C组),疏肝和胃组(D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造模完成后,连续给药两周,C组和D组分别给予灌服莫沙必利和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A组和B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观察动物的一般状态,给药结束后测定胃内残存率和小肠推进率。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MTL、GAS、Ghrelin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胃内残存率明显增加,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MTL、GAS、Ghrelin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莫沙必利组与疏肝和胃组均能降低模型大鼠胃内残存率和提高小肠推进率,两药物组均能升高MTL、GAS、Ghrelin水平。结论: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胃肠动力和调节MTL、GAS及Ghrelin水平。
2016年12期 v.34 2951-2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薛飞;承军;袁卫东;刘冰;包晨;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围术期迟发性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医院收治的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院后血浆神经肽Y含量和血管痉挛指数变化情况,记录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血浆神经肽Y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在入院第3天后升至最高水平,而在第7天时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第1 d时血管痉挛指数较高,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0 d后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血管痉挛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迟发性血管痉挛发生概率为15.00%,对照组为35.00%,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且观察组二次出血和脑出血人数均较少,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手术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好,发生迟发性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概率较低,有利于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荐使用于临床当中。
2016年12期 v.34 2955-29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广;孙艳秋;裴媛;
C4.5算法是决策树数据挖掘中功能相对比较全面的一种工具。实验对经过预处理后的800例中医胃炎的辨证数据病例采用C4.5算法进行分类,建立中医胃炎辨证分类决策树,并提取决策树中蕴含的分类规则。挖掘出的分类规则基本符合中医胃炎的辨证规律以及名老中医诊治胃炎的诊疗经验。
2016年12期 v.34 2958-2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程记伟;白宇;张晓菁;张利军;赵卿;
目的:探讨麝香酮抗痫作用及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麝香酮小剂量组、麝香酮中剂量组、麝香酮大剂量组及丙戊酸钠组,每组各15只。通过行为学、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q RT-PCR方法观察大鼠癫痫发作及脑内c-jun表达情况,以及不同剂量麝香酮对其干预作用。结果:空白对照组大鼠无癫痫发作,脑组织中仅有少量c-jun表达,而模型组及麝香酮小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较高,脑皮质及海马中有大量c-jun表达。麝香酮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较模型组及小剂量组低(P<0.05,P<0.01),c-jun表达减少(P<0.01)。与麝香酮中剂量组比较,麝香酮大剂量组大鼠癫痫发作级别更低(P<0.05,P<0.01),c-jun表达减少更加明显(P<0.01)。结论:麝香酮具有一定的抗痫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其机理可能与阻断脑内c-jun表达有关。
2016年12期 v.34 2962-2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贾晓杰;麻婷婷;黄昕;朱俊超;
脑电图自80年代兴起以来,作为一种安全、无创伤的医学检测方法在许多脑神经和组织的疾病如癫痫、脑炎、意识障碍等的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定量药物脑电图利用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和功率谱分析技术,计算药物引起的脑电图相应波段的功率占总功率的百分比的变化,因为脑电变化具有药物剂量相关性,因此可用来指导临床用药。经皮穴位电刺激作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右美托咪啶作为一种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等作用,由于其本身呼吸抑制少,可产生近似自然状态的睡眠并保留唤醒功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术中镇静镇痛及ICU镇静等,特别是经鼻给药方法,由于其方便性、无创性、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而在临床工作中正逐步推广开来。对于右美托咪啶临床应用的各方面,临床工作者一直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就右美托咪啶的药理作用、局麻手术中的应用现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电图的影响及脑电图用于药物麻醉深度监测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
2016年12期 v.34 2966-2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巧红;徐艳玲;杨靖华;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对酒精性脂肪肝(AFL)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对小鼠抗氧化应激的影响,旨在探讨人参皂苷干预AFL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清洁级健康SPF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和人参皂苷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组,其余组给予高脂饲料和酒精建立AFL模型,联苯双酯组给予0.9 mg/kg联苯双酯滴丸灌胃,人参皂苷大、中、小剂量组给予人参皂苷灌胃,剂量分别为15 mg/kg、30 mg/kg、60 mg/kg,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给药4周后,观察小鼠的体质量、肝脏质量、肝脏系数、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全血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水平。结果:1各组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的肝质量、肝脏系数,血清中TC、TG、LDL-C、ALT、AST、Leptin、TNF-α和肝脏MDA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HDL-C、SOD、GSH-Px、T–AOC水平降低(P<0.01);3与模型组对比,人参皂苷各剂量组的肝脏系数、TC、TG、LDL-C、Leptin、TNF-α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人参皂苷小剂量组ALT、AST水平降低(P<0.01);人参皂苷大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血清SOD、血清GSH-Px水平升高,肝脏MDA水平降低(P<0.01);4与联苯双酯组对比,人参皂苷各剂量组LDL-C水平降低(P<0.01),AST较高(P<0.05或P<0.01);人参皂苷大剂量组小鼠血清Leptin、TNF-α水平降低(P<0.01)。结论:人参皂苷对AFL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人参皂苷具有抗氧化、改善血脂和肝功能、抗氧化应激、降低血清TNF-α和Leptin水平有关。
2016年12期 v.34 2970-2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荻;李阳;田梦;王颖娴;郝蕴超;刘晓丽;刘耀武;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e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除正常组外,慢性酒精中毒组、人参皂苷Re低、高剂量治疗组(50,100 mg/kg,ig.)进行模型诱导,每组10只。8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前额皮质部位乙酰胆碱酯酶(ACh E)和单胺氧化酶(MAO)活性,ELISA法检测IL-1β,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e低、高剂量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均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组大鼠在原平台所在象限游泳时间的百分比表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同时,与模型组相比,人参皂苷Re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质ACh E活性、MA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TNF-α含量表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低剂量组大鼠的MAO活性和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Re对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有明显改善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脑内ACh E和MAO活性及抗炎作用有关。
2016年12期 v.34 2974-2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任大鹏;朱竟赫;潘洪飞;齐越;秦文艳;赵金明;
目的:研究鼻窍通合剂的体内外抑菌作用。方法: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考察鼻窍通合剂对不同菌株的敏感性;采用二倍稀释法检测鼻窍通合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腹腔注射小鼠100%致死剂量(100%MLD)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鼻窍通合剂对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鼻窍通合剂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无乳链球菌、痢疾志贺菌对鼻窍通合剂中度敏感;鼻窍通合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志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25 mg/m L、15.625 mg/m L、31.25 mg/m L、62.5 mg/m L、125 mg/m L、31.25 mg/m L、62.5 mg/m L;鼻窍通合剂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悬液引起的小鼠死亡率。结论:鼻窍通合剂具有体内体外抑菌作用。
2016年12期 v.34 2977-2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曹芳;陈明;冯文静;邓先扩;陈金秀;谭辉;
目的:研究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um BL)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机制。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氧嘧啶(200 mg·kg-1)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24.0g·kg-1·d-1、12.0 g·kg-1·d-1、8.0 g·kg-1·d-1),ELISA试剂盒检测2型糖尿病小鼠血清中血糖值水平(GLU)及血清胰岛素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脂肪组织中胰岛素受体(IR-β)、蛋白激酶B(PKB)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表达。结果:粗壮女贞提取物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GLU),增加血清胰岛素含量(P<0.05,P<0.01),促进脂肪中胰岛素受体(IR-β)、蛋白激酶B(PKB)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蛋白的表达。结论:粗壮女贞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并抑制胰岛素抵抗。
2016年12期 v.34 2981-2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温扬敏;邱丹婴;谢永华;蔡炼;苏齐;
目的:皮下接种H22肝癌细胞株构建小鼠H22肝癌移植瘤模型,研究兖州卷柏总生物碱对小鼠抗肿瘤效果。方法:将H22肝癌移植瘤小鼠随机分5组,Ⅰ组为NS阴性对照组,每天一次性灌胃等量生理盐水;Ⅱ组按20 mg/kg剂量每天一次性灌胃环磷酰胺(CTX)水溶液;Ⅲ、Ⅳ和Ⅴ组分别按40、80、120 mg/kg剂量每天一次性灌胃兖州卷柏总生物碱溶液。连续2周,末次给药24 h后,称体重,观察治疗前后小鼠体重变化;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剖取腋下瘤组织、肝肝、脾脏和胸腺组织,分别称重,计算抑瘤率和胸脾指数。取部分肿瘤组织10%甲醛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各剂量的兖州卷柏生物碱均能延长H22肝癌移植瘤小鼠生存时间和抑制肿瘤生长,且各剂量组中抑瘤率呈现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兖州卷柏生物碱对小鼠H22移植瘤具有抑制效果。
2016年12期 v.34 2984-2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歆;谷忠悦;安家瑶;
目的:探讨肝区经穴反映病症的生物医学基础。阐明经穴效应局部特异性对肝区血流变化与穴位下组织形态改变的影响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和定点低频超声方法对比172例不同健康状态患者的步廊穴对应的肝脏解剖组织结构检出率以及门静脉主干血管内径(DPV)、平均血流速度(VPV),计算门静脉充血指数(CI)。依据不同健康状态进行资料分组。统计分析步廊穴下组织形态改变与血液动力学数据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慢乙肝组DPV与CI均高于肺结核患者(P<0.05);疾病组步廊穴下门静脉系统分支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门静脉高压患者步廊穴下检出门静脉矢状部比率较其他组升高(P<0.05)。结论:肝脏疾病状态中穴位深层解剖结构变异是步廊穴敏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6年12期 v.34 2987-2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朱银燕;方妍彤;王晓芳;
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及对患儿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3月—2015年9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儿9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汤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2.92%)(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咯痰痰鸣、肺部体征积分明显减少(P<0.05),以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降低(P<0.05),以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体征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用药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显著,且可明显改善患儿微炎症状态,安全可靠。
2016年12期 v.34 2990-2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明梅;程锦;唐菁倩;王舒雨;
目的:建立肺炎合剂中盐酸麻黄碱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1)薄层鉴别:溶液取5μL,使用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为正丁醇-冰醋酸-水(8∶2∶1),显色剂为茚三酮试液,在105℃下加热显色。(2)含量测定: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含三乙胺0.1%)(6∶94),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0.9 m L·min-1,柱温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1)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红色斑点。(2)盐酸麻黄碱在0.42~2.12μg范围内,线性范围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2%,RSD为1.10%(n=6)。结论:薄层色谱法可以用于肺炎合剂中盐酸麻黄碱的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肺炎合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2016年12期 v.34 2993-2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温如燕;罗霞;郑彦懿;周联;廖海锋;刘琦;
目的:研究大黄牡丹汤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的贫血症的改善作用。方法:设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大黄牡丹汤低剂量组、大黄牡丹汤中剂量组和大黄牡丹汤高剂量组,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病理损伤评分、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红细胞总数及血红蛋白含量观察大黄牡丹汤对UC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性肠病相关的贫血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显著升高,结肠横切面显著增厚,大量炎症性细胞浸润,溃疡部位明显,隐窝和肠腺减少,病理组织学评分显著升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减少。美沙拉秦可降低UC小鼠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但对UC小鼠结肠增厚、中性粒细胞增多及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作用不明显。大黄牡丹汤个剂量组均能降低DAI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结肠MPO活性。大黄牡丹汤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还可显著防止结肠组织增厚,维持其结构的完整,显著抑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增多和提高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结论:大黄牡丹汤可以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炎症状态及其贫血症。
2016年12期 v.34 2998-3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周辉;
目的:探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黏度及凝血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5例。对照组: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同时联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及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NHISS评分、血液黏度指标及凝血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HISS评分(9.10±2.23)分低于对照组NHISS评分(13.09±3.5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8.12±3.26)m Pa·s、全血高切黏度(4.12±1.18)m Pa·s、血浆黏度(1.22±0.35)m Pa·s都低于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11.33±3.71)m Pa·s、全血高切黏度(6.09±1.22)m Pa·s、血浆黏度(2.08±0.54)m Pa·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13.63±4.28)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0.61±8.02)s、凝血酶时间(23.26±6.09)s都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10.55±3.46)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3.29±7.17)s、凝血酶时间(18.05±4.6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水平(2.69±0.33)g/L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水平(4.14±0.43)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血液黏度及凝血因子。
2016年12期 v.34 3002-30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乔铁;梁可;马进;林蔗茹;郑冰元;李芳潇;张立德;裴媛;
目的:探讨黄芪皂苷对化疗贫血小鼠骨髓细胞INF-α、TGF-β、INF-γ和c-kit、SHP2、c-MPL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从环磷酰胺所致的化疗贫血小鼠中,获取单个骨髓细胞,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式培养小鼠骨髓细胞至第四代,并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皂苷组和EPO组。采用ELISA法,观察黄芪皂苷对小鼠骨髓细胞中INF-α、TGF-β、INF-γ的影响;RT-PCR法观察黄芪皂苷对小鼠骨髓细胞中c-kit、SHP2、c-MPL的m RNA达的影响。结果:黄芪皂苷可以降低小鼠骨髓细胞中INF-α、INF-γ(P<0.05)的含量,提高TGF-β(P<0.05)的含量;还可以提高小鼠骨髓细胞中c-kit(P<0.05)的m RNA水平,降低SHP2(P<0.05)的m RNA水平,而对c-MPL(P>0.05)作用不明显。结论:黄芪皂苷能够改善TNF-α,TGF-β,INF-γ三种负性调节因子的水平,调节造血细胞的功能;上调c-kit,下调SHP2的基因水平,激活造血细胞的造血功能。
2016年12期 v.34 3005-30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杨利红;赵费敏;张特;郭飞;陆华东;
目的:研究桑白皮中抗炎的活性物质并初步确定其抗炎机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抗炎活性物质并利用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以RAW264.7细胞为研究对象,构建LPS诱导体外炎症模型,利用ELISA法研究活性成分桑根酮-O和桑根酮-C对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1b(IL-1B),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作用;利用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研究了桑根酮-O和桑根酮-C对RAW264.7细胞i NOS、COX-2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从桑白皮中分离获得2种抗炎活性物质,经波谱鉴定为桑根酮-O和桑根酮-C。体外抗炎结果表明:能够下调促炎症因子TNF-a、IL-1B、IL-6的合成,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合成,并抑制了RAW264.7细胞中i NOS、COX-2、p-ERK蛋白的表达。结论:桑根酮-G和桑根酮-O均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调节促炎因子合成,以及NF-κB和COX-2蛋白表达有关。
2016年12期 v.34 3008-3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4 ] |[阅读次数:0 ] - 杨琳;马红;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二仙汤及其拆方温补肾阳组、滋阴泻火组、补血组对原代培养的雌性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蛋白表达及Caspase-3蛋白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氯化镉复制的大鼠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模型,加入不同浓度二仙汤及其拆方,作用24 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卵泡颗粒细胞内Bcl-2、Bax蛋白表达及Caspase-3活性。结果:1二仙汤及其拆方均可抑制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2二仙汤及其拆方抑制卵泡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靶点与其浓度相关:高浓度(1 mg/m L)二仙汤主要降低卵泡颗粒细胞中Bax蛋白表达;高浓度(1 mg/m L)二仙汤、低浓度(0.01 mg/m L)补肾阳组主要上调卵泡颗粒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二者比较无差异;低浓度(0.01 mg/m L)补血组主要抑制卵泡颗粒细胞内Caspase-3活性。结论:二仙汤主要是通过补肾阳组上调卵泡颗粒细胞Bcl-2蛋白表达而发挥君药的"扶正"作用,通过补血组抑制Caspase-3蛋白活性发挥使药的调和作用,初步证明了二仙汤配伍的合理性。
2016年12期 v.34 3013-3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丽;谭玉莉;马西臣;曹明燕;杨亦彬;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草鱼胆汁致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平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参干预组。采用草鱼胆汁灌胃造模,丹参腹腔给药干预。连续不同时点检测血肾功,尿测肾损伤分子-1(KIM-1)、NAG,同时常规肾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KIM-1表达。从新鲜草鱼胆汁中提取鲤醇硫酸酯钠,通过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丹参干预染毒HK-2细胞的活力。结果:模型组大鼠血肌酐,尿KIM-1及NAG均于鱼胆中毒6 h后明显升高,血尿素于中毒12 h后明显升高,丹参干预组24 h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中毒6 h后肾组织近曲小管KIM-1表达增强(P<0.05),丹参干预组大鼠肾小管病变明显减轻,中毒24 h后肾小管KIM-1表达明显下调(P<0.05)。鲤醇硫酸酯钠染毒HK-2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丹参干预鲤醇硫酸酯钠染毒HK-2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丹参注射液对草鱼胆汁致急性肾小管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2016年12期 v.34 3018-3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文锐;王波;陈洁;孙平;张琍萍;毛小红;朱亚梅;黄燕;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阶段DCAN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变化情况。方法:采用Holter分析系统检出纳入对象24 h全部窦性心搏并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和频域分析,依据CAN评价标准分组观察非DCAN、DCAN临床前期及DCAN阳性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证候要素的病位及病性分布情况。结果:278例观察对象中筛查并分类出DCAN阳性组62例(22.30/%),DCAN临床前期组88例(31.65/%),DCAN阴性组128例(46.04/%);三组间中医证候积分值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心、脾、肾系等病位频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AN阳性及阴性组间肺、肝、小肠、大肠、胃、胆及膀胱系等频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AN阳性及其临床前期组大肠及膀胱系频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气虚、夹瘀、夹痰及夹湿等病性频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AN阳性组血虚、阳虚、气滞、气逆、蕴热及寒凝等频数分别与DCAN临床前期及阴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约54%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DCAN,尤以年龄偏大、诊断糖尿病时间长者居多;DCAN阳性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增加,其病位要素以大肠、肾、膀胱、胃及心系多见,具有病位分布广泛、脏病及腑、腑病及脏的特点,病性要素则以由气及阳、由阴至血、虚实分化、从阳化热、从阴化寒及相关脏腑功能受损导致气机逆乱为特征。
2016年12期 v.34 3021-3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葛玉英;程亚菲;王秋妹;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DPN)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8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及血液透析疗法,观察组患者配合给予中药灌肠治疗,4周/1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ELISA法测定血清ADPN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RP、ADPN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指标BUN、SCr及中医症候积分有明显改善,血清CRP、ADPN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钙、血钠、血钾水平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CRP、ADPN水平升高,中药灌肠结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CRP、ADPN水平,促进肾功能恢复。
2016年12期 v.34 3025-3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冀晓红;李草旎;杨学民;张静;
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医院接诊的68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选为研究病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后将单双号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24%,与对照组64.71%比较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WBC(3.87±1.03)×109/L、Hb(101.47±12.65)g/L、PLT(71.26±14.58)×109/L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32.76±8.49)d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复发率20.59%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多毛症、手颤、牙龈增生、痤疮、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5.88%、11.76%、8.82%、14.71%、2.94%,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强骨髓造血能力,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降低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可作为临床应用的首选方案。
2016年12期 v.34 3027-30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刘娟丽;杨正平;马四清;孙斌;石青军;陈强;何宗钊;许雪霞;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39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ICCO测量数据:心排血指数(CI)、心输出量(CO)、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SVR)变化,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脑型利钠肽(BN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9.5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4.6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I、CO、EVLWI均明显降低,SVR明显升高,且对照组患者的CI、CO、EVLWI及SVR改善程度优于观察组(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L-6、PCT及BNP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对照组患者的IL-6、PCT及BNP降低水平较观察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平原地区感染性休克的效果优于治疗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患者。
2016年12期 v.34 3030-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卢志刚;刘芸;卢青;WANG Chenming;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血瘀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静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疗效和NIHSS评分,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Th1、Th2百分率和Th1/Th2比值。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Th1、Th2百分率、Th1/Th2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14 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Th1、Th1/Th2、NIHSS评分在治疗后3、1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h2以及中医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明显调控急性脑梗死血瘀证患者Th1/Th2平衡,对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2016年12期 v.34 3032-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宏伟;魏立友;赵刚;刘淑正;杨雅静;张振宇;张静;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危重症患者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6例ICU严重创伤危重症并心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干预组另外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前、治疗后3、7 d,抽取静脉血检测肌钙蛋白I、N端B型脑钠肽;同时记录APACHEⅡ评分及Marshall评分,记录患者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肌钙蛋白I、N端B型脑钠肽、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7 d,两组肌钙蛋白I[(1.35±0.30)、(1.64±0.32)ng/m L],[(1.08±0.32)、(1.36±0.31)ng/m L];N端B型脑钠肽[(1 030.21±301.17)、(1 312.85±321.40)pg/m L],[(886.10±269.51)、(1 109.23±282.03)pg/m L];APACHEⅡ评分[(14.42±3.60)、(16.85±3.84)分],[(11.83±3.34)、(13.96±3.21)分];Marshall评分[(4.86±1.86)、(6.05±2.04)分],[(4.08±1.73)、(4.91±1.77)分]下降,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危重症心肌损伤患者肌钙蛋白I、N端B型脑钠肽、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一定程度改善病情。
2016年12期 v.34 3035-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